法律沙龙 |
content
本期目录
一、放眼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基本情况
二、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司法应用的原理
三、展望未来:ChatGPT等新技术的潜在司法应用
本期召集人 曹晓烨
杨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上一期法律沙龙围绕“ChatGPT的法律风险及法治应对”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我们更好引导科技向善,规范科技创新,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运用ChatGPT等新技术,服务司法工作,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前亟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们围绕ChatGPT等新技术及潜在司法应用场景展开讨论。
一、放眼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基本情况 |
本期召集人 曹晓烨
杨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的概念,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与此同时,OpenAI继推出ChatGPT后又于2023年3月15日正式推出GPT-4。同月16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由阿里达摩院牵头的类ChatGPT对话机器人也已处于内测阶段。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宣布将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风靡全球的AI大战正式宣告第四次科技浪潮大幕徐徐拉开。那么,就当前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基本情况是怎样,请各位嘉宾为我们介绍一下。
郭 兵
浙江理工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杭州长三角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
自2016年以来,随着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感知不断增强,整个AI行业已经成功地从实验室阶段转向产业化生产阶段,不断向工业、农业、医疗、金融等各领域渗透,重塑传统行业模式,衍生新的业态,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人类社会由信息社会逐步向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支撑的智能社会加速迈进。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在智能驾驶、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领域逐步应用,人工智能逐渐成为引领未来、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而从全球人工智能产品领域来看,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硬件应用越来越成为人工智能企业重点布局领域,落地产品也不断取得突破。
李 俊
上海市检察院信息中心技术人员
人工智能,是由“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及一批数学家、信息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于1956年在Dartmouth大学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来的,它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学、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旨在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其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就我们比较熟知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而言,当下比较火的新能源汽车多个部分需要人工智能,首先,在电车里面需要有一个计算机大脑应用AI算法,AI能够更聪明地计算电动车遇到的各种情况,也能够与电机、电池有更好的契合度。AI大脑能够规划出更精确的行驶路线,如果AI大脑链接上智慧城市[1]系统和其他所有车,那么AI大脑可以计算出车祸的可能性,可以帮助车避开不安全路段,或者不安全的几秒钟。其次,自动驾驶依赖于AI,自动驾驶涉及多个方面的AI技术,比如视觉扫描。电动车可以通过更精确的视觉计算清楚周围的路况,可以协助车更好地完成自动驾驶。在将来AI大脑更聪明后,还可以在缺电前,寻找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或者换电。
孔维骏
科大讯飞司法业务部总监
人工智能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基于计算机科学的算法,能够将知识转换为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和处理,进而或将取代人类的智力劳动。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有了实际应用,包括: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而最新问世的ChatGPT属于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佼佼者。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例如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减少重复性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司法工作领域,法庭开庭审理,需要书记员全程录入。但是有了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辅助之后,书记员的工作从全程录入变成了修改完善庭审记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丁 琪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
在今年2月,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来讲,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人工智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作用。特别是在科研端,人工智能为生物、材料、能源科学的一些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途径,正在引领科研方式变革。二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计算、脑与认知相关技术等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的范式,在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技术司法应用的原理 |
本期召集人 曹晓烨
杨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通过各位嘉宾的介绍可以知道,人工智能当前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且发展前景也非常乐观。同时我们也知道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一款现象级产品,它的问世引起了人工智能在很多专业领域变革性使用的激烈讨论。那么,作为能够引起变革性使用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如果作用于司法领域,其原理是什么,想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
郭 兵
浙江理工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杭州长三角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
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强人工智能到来的拐点。ChatGPT具备了一定的认错能力,可以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无知,也会听取用户的意见并优化答案;此外,ChatGPT还具备一定的纠错能力,它可以质疑不正确的问题或者答案。ChatGPT的认错、纠错能力意味着这类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当前,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中对这种认错纠错、合理推断的能力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有了ChatGPT这样的强人工智能的辅助,司法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可以从简单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断探索解决新的司法问题;此外,有了强人工智能的赋能,不论是法院裁判还是检察院的司法决策也将更具说服力,社会治理效果也将更好。ChatGPT这样的技术手段显然也是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重要方向,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和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也势必会渐趋完善。
陈吉栋
同济大学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人工智能主要是模仿人类的大脑在工作,人类的大脑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一切渠道来获取信息,将信息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概念,分布式储存在大脑的一个个神经元内。在遇到一个需要求解的问题时,瞬间扫描无数个神经元,并分布式读取适用的神经元内储存的概念,在大脑中瞬间排列组合、并得出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个候选解。而人工智能技术中的神经网络计算类似于把一台电脑当作一个神经元,将多台电脑连接成一个网络,把这个整体模拟成人类的大脑。然后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让这个神经网络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通过类似于“生物进化”的过程来让这个神经网络(也就是人工智能)成长到具备人脑的各种能力。刚刚前面主持人和有嘉宾也提到,ChatGPT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的现象级产品,是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佼佼者。ChatGPT实质是人工智能程序,其工作原理是先给它提供一个庞大的语料库(通常是直接从互联网上爬取得到),让模型通过上千亿个参数对这些文本进行打散、标记、学习,构建起一个复杂的预测模型。然后再依据这个模型,推定任何给定句子中下一个词出现的概率。换句话说,它给出的结果是概率性的,而不是确定性的;它回答的方式只会忠实地按照内在的预测模型进行。如果该人工智能作用于司法领域其实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学习的知识换成司法领域方面的相关数据。
丁 琪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
刚才陈教授已经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我再对人工智能的最新产品ChatGPT的工作原理作点补充。本质上,ChatGPT与BERT[2]模型类似,是根据输入语句和语言或语料概率来自动生成回答的每一个字或词语。从数学或机器学习的角度来看,语言模型是对词语序列的概率相关性分布的建模,即利用已经说过的语句(语句可以视为数学中的向量)作为输入条件,预测下一个时刻不同语句甚至语言集合出现的概率分布。ChatGPT使用来自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进行训练,这种方法通过人类干预来增强机器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人类训练者扮演着用户和人工智能助手的角色,通过近端策略优化算法进行微调。值得一提的是,由于ChatGPT更强的性能和海量参数,它包含了更多主题的数据,能够处理更多小众主题。也即是说,对于司法领域的应用而言,只需要将对该模型训练更多的司法数据,再辅以相关参数的调整,就可以作用于司法应用场景。
陈漫卿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认知、决策、反馈的过程。在众多人工智能中,以ChatGPT为例,其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依赖大模型来进行自然语言和机器语言的交互和融合,使AI具备与人类沟通甚至创意写作的智能;二是大模型的训练和调试由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来运作,例如非监督学习和监督学习的算法等;三是以马尔可夫链[3]为基础的扩散模型又将随机性加入了大模型中,让AI具备了打破常规,具备创造性的能力;四是大数据、参数规模和算力,这三个要素决定了AI的学习能力和运算成本。未来AI会使用更大规模的数据和参数,同时匹配成本更低的算力,具备越来越强大的智能。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在于各项技术的迭代换新和各个应用能力质效的提升,其工作原理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我认为将这类技术应用于司法领域,其工作原理本质上同前所述一致。
李 俊
上海市检察院信息中心技术人员
随着ChatGPT的火热出圈,人类社会已经不可逆地走进了智能社会这一阶段。检察工作在人工智能化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智慧检务”这一概念。上海也在智能化检察上引领全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服务公检法司流程协同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也就是206)。在这个办案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多层神经网络的构建,通过大样本的训练,不断拟合网络上的控制参数,从数学上实现语音识别上的关键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4],从而达到识别语音并转写为文字的目标。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也是类似的原理。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提审、讯问的效率,同时把语音、图像这些过去无法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源转化为了可搜索可利用的结构化信息,在数字检察“业务+数据”双轮驱动的今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崔世鹏
百度智能云政务产品检法负责人
作为人工智能的最新代表ChatGPT底层依赖的是语言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以及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等。从其本身的概念范畴来讲,它更多的是人工智能领域下的深度学习基于大模型的应用,学习训练参数规模已达千亿级别,还可以基于指令学习的方式,主动自我学习、适应输入。同时,基于其强化学习的人类反馈,训练这个模型的开发团队基于人工调参的模式(人工标注训练的过程)将人工评价的机制训练成奖励模型,再基于这个奖励模型进一步训练、优化ChatGPT模型。而我认为人工智能在司法应用中的原理,其实是可以参照ChatGPT模型技术原理来理解。
孔维骏
科大讯飞司法业务部总监
ChatGPT是当前在人工智能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应用,它是一个融合的大模型,将各类信息数据融合到一起,这是相比于以前的AI技术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不论是原来的技术方案,还是现在的ChatGPT,其实都需要做标注,只是ChatGPT里引入了一些特殊机制。首先是预训练,通过大规模全类型数据清洗,筛选出大量高质量数据用于训练,并在过程中使用监督学习的方式对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形成一个具有全量信息的基础模型。再加上人工干预的强化学习机制,通过奖励模型的引入和持续的迭代优化,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应用效果。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已经具备良好的认知类能力,包括语义理解、归纳总结等。同时ChatGPT这类技术主要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在司法领域落地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应用效果问题,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和优化,持续提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成效。在场景结合方面,通用技术可能无法直接满足各业务特有的场景智能化需求,需要通过能力的调整和组合,构建更贴合场景的综合应用服务,充分解决场景应用需求。在知识积累方面,通用能力缺少对于特定场景的业务积累,无法快速赋能场景,还是需要不断地积累专家经验,构建面向司法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在效果优化方面,需要不断接入场景相关的业务数据,通过专业的梳理和标注,不断丰富符合场景的训练数据集。通过持续的训练迭代工作,提升各类基础能力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效果。整体来说,技术落地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完成提升司法领域业务智能化水平的工作目标。总体而言,未来想在司法领域借助这些技术能力辅助司法办案的话,个人认为主要投入在基础模型结合司法专业领域的调整优化工作方面。
三、展望未来:ChatGPT等新技术的潜在司法应用 |
本期召集人 曹晓烨
杨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面对席卷而来的ChatGPT浪潮,大家预见的是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将至。就司法领域而言,在上一期的讨论中有嘉宾提到美国哥伦比亚法院已使用ChatGPT辅助办案。刚才的讨论中,各位嘉宾也介绍了以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应用的原理。那么,结合司法实践,ChatGPT等新技术可以有哪些潜在应用场景?
孔维骏
科大讯飞司法业务部总监
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语音、认知等技术领域,面向数据处理、智能分析等场景提供智能化服务,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全流程智能辅助办案应用,构建智能审查、量刑预测、文书生成、自动编目、笔录生成等业务能力,通过智能化技术辅助办案人员的常规工作,减轻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二是提供全方位司法监督管理应用,建设视频自动巡查、案件裁判偏离预警、案件智能核查等监督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问题,加强司法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增强司法公信力。三是提供司法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在海量的法律文本中搜索和推荐相关案例、法规和法律文献等信息,探索司法规律和趋势,为司法改革和法律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丁 琪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
美国哥伦比亚法院在判案时首次使用ChatGPT作为辅助工具,标志着ChatGPT首次对司法审判产生助力。确实,目前ChatGPT也已经表现出很强的归纳能力,但它是否能够将一个复杂案件中的争议焦点提炼出来,是否能够对这些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归纳,是否能够比较准确地定罪量刑,还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当前,仅就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可以在海量的知识里快速检索已有法学理论、条文规范和司法判决,进而从以往罪名认定、量刑条件及量刑结果中习得经验参考,从而为类似的案件定性或量刑提供数值参考。
陈吉栋
同济大学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法律的适用并非简单地引用法条,不同的案件中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分析与调整,甚至有的案件存在多种罪名竞合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办案中,需要归纳出焦点问题并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的判定。传统人工智能工具或者搜索引擎并无此种功能,需要人为从搜索到的案例中自行查找、筛选,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对此进行判定。而ChatGPT因其具有的推理能力则可以结合案件事实加以分析,并给出在不同情形下应当考虑的法律认定因素。其给出的建议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但由于目前司法领域案例数据库内容的不完善以及案例的缺少,ChatGPT对知识的引用仍然存在一定缺陷,给出的建议还不太具有很强的作用。
崔世鹏
百度智能云政务产品检法负责人
百度从做大模型开始,已经延续了十多年的时间。从底层自研的昆仑芯片到国内首个深度学习框架,从文心1.0开始到今年3月16日发布的文心3.0(文心一言),表明了在大模型的领域具备完整的开发能力。百度当前的搜索引擎也用到了大模型的能力。为此,不管是未来还是当前,ChatGPT这类技术或者说文心一言可以有效助力法律检索。得益于庞大的预训练数据库,ChatGPT这类技术虽然并非专为信息检索用途研发,但借助合理的提问方式,其往往能够给出比传统信息检索范式的搜索引擎更加精准而全面的回答。而信息集中于一端的特点与对话式交流的方式也使得ChatGPT这类技术信息获取的方式比使用传统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检索更加容易。在司法领域,司法人员对法律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有着庞大的日常需求。通过合理的提问设置,ChatGPT这类技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大量文献与相关资料,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相关信息。如网上有网友晒出使用ChatGPT获取民法典相关信息的尝试 (图1、2)。
图1 出自张亦斌:ChatGPT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探索,刊载在《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公众号,2023年2月28日
图2 出自张亦斌:ChatGPT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探索,刊载在《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公众号,2023年2月28日
由上图可知,ChatGPT能够给出法条内容并对相关概念予以释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训练数据的全面性与时效性等原因,ChatGPT给出的答案并非完全正确,需要用户予以校准。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但图4中,ChatGPT对于民法典基本原则的理解与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有所不同。
李 俊
上海市检察院信息中心技术人员
OpenAI发布的GPT-4作为ChatGPT的最新迭代,是一个多模态模型,在图像识别与图像描述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准确描述出图片里面的内容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因此,ChatGPT这类技术在图像识别与图像描述方面有广阔的适用空间,比如,在刑事执行检察方面,之前,检察机关对羁押场所监控视频开展智能监督方面比较薄弱,没有较好办法处理此类非结构化信息。但是有了ChatGPT这些底层技术的支撑后,可以将上述视频中的图像作为信息提取出来进行结构化处理,借助ChatGPT底层的“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以及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技术”对羁押场所监控视频更好地开展监督,进一步提升检察监督质效。
陈漫卿
上海市检察院检察官
实践中,司法人员办案主要是对案件的审查,包括证据审查、法律适用等,一定程度上来说侦查、检察、审判等不同环节司法人员的工作需求是一致的。ChatGPT出来以后,基于它具有深度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进化以及具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可以运用ChatGPT这类技术辅助司法办案。比如在日常的环节中借助ChatGPT这类技术快速地从案情内容中提取出相应的内容,帮助办案人员减少机械性、繁琐性的工作内容。像上海检察机关《全流程全息在线办案综合平台总体规划》中关于全息助手的应用场景完全可运用ChatGPT这类技术研发替代场景。可以运用ChatGPT这类技术通过对海量的法律法规、历史案件、办案规则、专家意见等进行反馈式学习,让司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可以随时获取最贴切最实用的信息,形成案件定性的具体指引、辅助构建法律监督模型等。对于案情简单的案件,可以与流程监控联用,实现全程AI办案、检察官校核的新局面。
郭 兵
浙江理工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杭州长三角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
某种意义上来说,ChatGPT也是一种数据赋能的形式。从潜在应用场景来看,未来对于检察机关而言,尤其是在大力推动数字检察战略背景下,可以借助ChatGPT这类技术辅助开展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工作。但是这个领域最大的障碍在于数据来源。相信未来在国家数据局的推动下,检察机关可以打破数据壁垒,届时更多法律监督模型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建设起来。此外,从ChatGPT这类技术运用目前展现的功能来看,对搜索引擎是挑战也是创新。ChatGPT有别于传统搜索引擎,可以通过提问方式直接查找到具体法律条款,无需二次筛选和查找,能够有效节约检索时间。
本期召集人 曹晓烨
杨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今天我们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基本情况和人工智能技术司法应用的原理以及ChatGPT等新技术的司法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展望,我们期待以ChatGPT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能够更好赋能检察履职、经济社会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辛勤付出,谢谢!
名词解释
[1]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
[2]“BERT”是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的缩写,是一种为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提供支持的通用的新型语言模型,它是基于谷歌2017年发布的Transformer架构,通过联合调节所有层中的双向Transformer来训练预训练深度双向表示。
[3]马尔可夫链,因安德烈•马尔可夫(A.A.Markov,1856-1922)得名,是数学中具有马尔可夫性质的离散时间随机过程。该过程中,在给定当前知识或信息的情况下,过去(即当期以前的历史状态)对于预测将来(即当期以后的未来状态)是无关的。
[4]隐马尔可夫模型是马尔可夫链的一种,它的状态不能直接观察到,但能通过观测向量序列观察到,每个观测向量都是通过某些概率密度分布表现为各种状态,每一个观测向量是由一个具有相应概率密度分布的状态序列产生。
文稿整理:杨浦区检察院 肖 凤
嘉定区检察院 曹俊梅
数智时代的司法观系列回顾
◆75号咖啡|“智慧检察”的可能与限度
◆75号咖啡|数字时代的司法观(一):司法人工智能开发的原则与政策
◆75号咖啡|数字时代的司法观(二):法律人工智能的技术、理论与应用问题
◆75号咖啡|数字时代的司法观(三):深耕数据治理 赋能检察未来——“十四五”期间检察业务数据应用与发展
◆75号咖啡|未来已来!自动驾驶汽车的挑战及法律应对
◆75号咖啡|数据霸权:“大数据杀熟” 等滥用用户数据行为的检察之治
◆75号咖啡|数据安全法与检察职能作用发挥
◆75号咖啡|守护你的“刷脸”安全——人脸信息安全的公益保护思考
◆75号咖啡|不准随便动我的“脸”——生物识别技术的风险与应对
◆75号咖啡|数据爬虫的法律合规
◆75号咖啡|“刷脸”时代的“护脸”秘籍!——人脸信息处理的法律风险与检察应对
◆75号咖啡|元宇宙相关问题的社会治理(上) 科普篇——元宇宙的基础问题
◆75号咖啡|元宇宙相关问题的社会治理(中) 风险篇——元宇宙发展中的问题
◆75号咖啡|元宇宙相关问题的社会治理(下) 治理篇——元宇宙发展中问题的治理
◆75号咖啡|元宇宙发展中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之一:技术和数据篇
◆75号咖啡|元宇宙发展中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之二:知产篇
◆75号咖啡|元宇宙发展中的法律风险与应对之三:金融篇
◆75号咖啡|人工智能时代的“光与暗”——ChatGPT的法律风险及法治应对
留言有礼
本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
留下您的精彩评论或意见建议
帮助“75号咖啡”更好进步
我们将对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
送出“75号咖啡”专属马克杯
上一篇:75号咖啡 | 网络暴力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