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务正》中这样写道。意思是,汇聚众人的力量,即便重达万钧的东西也不难举起来;善于运用大家的智慧,各项事业都不难做好。
古往今来,众多事例都证明了众力并的重要性。如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众力并的重要性。
而贾谊在《过秦论》里说,六国“会盟而谋弱秦”“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最后却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惜乎六国,纵有吴起、孙膑、乐毅、廉颇等名将,也只能功亏一篑。足见,各有怀抱,貌合神离,干不成大事。
众力并,强调的是团结。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从“人多山倒,力众海移”“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的朴素道理到“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一箭易断,十箭难折”的金玉良言,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孤雁难飞,孤掌难鸣”的民谚俗语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团结一致始终被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留存至今的最古老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和各民族团结一心是分不开的。
众力并,前提是同心同德。同心同德,是中华民族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勠力同心的精神特质和优良传统。每当遇到灾难,这种民族大德就犹如奔腾的江河,焕发出震天撼地的精神力量。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深刻印证: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只要同心同德,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众力并,关键是同心同向。面对困难,最可贵的是齐心协力,最可怕的是纷争拆台。家庭同床异梦,家将不家,妻离子散;事业钩心斗角,离心离德,事事难成,个人也伤筋动骨。没有同心同向,就没有合力,就没有积极性,心不齐,气不顺,劲不足,个人能力再强也发挥不出来。团结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众力并,重点是同心同力。党带领人民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团结的力量经风霜而不衰、历磨难而更强。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上下、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一起支援湖北;政府的努力、企业的助力、社会组织的协力……上演了“万企帮万村”“两广一家亲”“闽宁结对子”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更需要同心同力、团结奋进。14亿中国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沟坎。(崔桂忠)
上一篇:房山:重温“赶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