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袤,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特别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发酵乳制品蕴含着极其珍贵的乳酸菌资源,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珍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做一件对内蒙古乃至全国乳品产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35年前硕士毕业时,给自己立下的“flag”。如今,他做到了。
张和平带领的团队从1989年开始至今,从亚洲、欧洲、非洲等六大洲37个国家采集自然发酵乳制品等样品6472份,揭示了不同地域自然发酵乳中乳酸菌多样性生态学规律,分离保藏33个属、326个种和亚种51286株乳酸菌资源库,该资源库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认定为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同时完成了20188株乳酸菌基因组解析,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收录80063个基因组序列。这一种质库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为乳酸菌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战略性资源保障。
作为先行者,张和平挺起了自主创新的脊梁。
“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想做成一件事情就要抛开一切,甘于寂寞、静下心来坚持做下去。”张和平坚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是中国乳酸菌产业发展的开拓者、见证者。
张和平的奋斗轨迹,见证了他对乳酸菌探索之路的深切热爱与执着坚守。我国乳酸菌领域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末,菌种、技术及产业完全被国外垄断。在科研基础条件、资金设备、人财物力相对匮乏的边远地区,张和平面临的困难接踵而至。“以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成的,也不可能和国外的技术和产品抗衡,国外已经搞得非常成熟,我们拿来用就可以了……”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周边很多人的质疑,张和平坚持了下来。
为让中国酸奶尽早用上中国菌种,经过多年不懈攻关,张和平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基于基因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乳酸菌高通量精准筛选技术,获得104株优良特性乳酸菌,其中89株实现了工程化应用,一举改变了我国缺乏优良乳酸菌的状况。团队开发的干酪乳杆菌zhang、双歧杆菌V9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乳酸菌,在国内相关乳业企业实现转化,打破了外企的技术垄断。
“过去,商家都在产品页面标注‘选用欧洲进口菌株’等宣传语,而现在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变化,自主研发成为新的标签。”张和平认为,一点一滴的积累建设完成的种质资源库,迈出了乳酸菌产业化研究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要以持续多年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开发利用资源库,拉近学术与产业的距离,从而促进我国乳酸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乳酸菌产业的国际话语权注入强音。”
作为重要的微生物战略资源,乳酸菌在乳品加工、大健康和动物养殖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对于驱动相关行业健康转型意义重大。资料显示,近10年来,我国乳酸菌产业增速达12%,这个充满健康因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会是一片新的蓝海。而科研与产业顺畅对接,将会是有效助推乳酸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依托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这里正在建设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实现乳酸菌制品在健康食品、发酵乳品、动物健康养殖、活菌药物等全产业链应用,拓展乳酸菌发展新赛道,发展未来大健康产业”,这是张和平作为公司首席科学家致力于科研攻关的目标和重点方向。
聚焦乳酸菌未来产业,我区正在前瞻谋划、卡准点位、务求突破。6月7日,“内蒙古乳酸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内蒙古乳酸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也已启动建设。同时,张和平牵头实施的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即将启动,这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乳酸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攻关的方向,科研工作者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把科技的问题解决好,为发展中的乳酸菌产业打下坚固的科技基石。”经过30余年技术积累积淀,张和平团队正凝心聚力向“建立全球乳酸菌研发高地”新征程进发。虽前路漫漫,但对乳酸菌产业的未来,张和平充满信心。
教书育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科学研究,他希望后辈学子可以“持之以恒”。
“乳酸菌的世界很大、很丰富,探索,永无止境。”张和平说。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
下一篇:邓小平在大别山铁纪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