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汇川区聚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为汇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保障。
压实责任抓统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相关人员机构,单位党组(委)认真履行党管人才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理念,配齐专兼职人才工作者,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加强人才政治引领,聚焦政治吸纳,做好区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工作,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强对专家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近三年来,共召开人才座谈会3次,开展专家人才走访240余人次。强化人才发展规划引领。制定《汇川区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任务清单,压紧压实责任,真抓实做、持续发力,力促人才总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到目前全区人才总量突破14多万人。
用好平台抓引育。以人才博览会为平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聚焦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工业产业、创新发展服务业等产业需求,积极利用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和赴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引才契机“引凤来栖”。近三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余人,采取公开招聘方式招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338名。通过企业自主引进副高职称以上人才21人、博士21人、硕士424人,其他专业型人才300余人。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集聚高层次科研人才,指导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申报省、市各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近三年来,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阵地,吸纳一般性人才,整合资金、资源,成立公司化实体运营的区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供流动人才党建联络、大学生报到和档案托管、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延伸服务、退役军人就业等服务。三年来共开展210余场专场招聘活动,促成4419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12余万个,达成就业意向约6551人。
多措并举抓培养。持续推进育才基地申报创建,在“育才行动”中先行一步,用好用活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贵州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等优惠政策,抢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国发2号文件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政策,积极申报育才基地。成功新申报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省级人才基地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及省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2个。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育才行动”中持续发力,重点围绕提升专业技能,分别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村振兴人才等开展培训,累计开展人才培训700余次,培训人才4万余人次。以需求为导向精准人才培训,在“育才行动”中乘势而上。积极实施“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乡村中小学校长项目”“中西部项目及示范性项目”培训,提高乡村一线教师专业素养。近三年来,全区开展教育人才培训75场次15980余人次。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建立医务人员培养成长机制,累计开展各类医疗卫生人才培训80场次3899余人次。
用心用情抓服务。解决烦忧促安居,制定《汇川区人才绿卡管理办法》《汇川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汇川区人才服务专员实施意见》等文件,配备人才服务专员150余名,办理人才绿卡1900余张,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170余个。激励关怀促创业,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补贴,搭建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建立“定向评审、定向使用”的评价机制,在优秀人才评聘职称、申报人才称号、人才深造研修等方面予以倾斜政策。近三年来,兑现2800余名高层次人才津贴2000万余元,申报“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11人,第四批市管专家成功入选3人,完成教育、医疗、农业民营经济系列职称申报2409人。搭建平台促交流,常态开展“人才周”活动,坚持“动员部署在先、活动开展靠前、宣传造势跟上”原则,成功举办了人才理想信念提升培训班、“青春向党·奋斗强国”人才对话、工业人才论坛、绿色食品加工植物萃取技术产业化交流研讨会及人才引进交流会等40余项活动,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惜才、用才浓厚氛围。
信息来源:遵义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刘永洪
二审:张南君
三审:陈远龙
编辑:彭珺瑞
上一篇:吸引更多外籍人才来川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