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热浪之下,沿着曲曲弯弯、仅能通过一辆车的盘山路,越野车需要拐过几道“Z”字型急弯,才能到达国道318线万州龙驹镇鹞子坪滑坡体的高处。一下车,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只需一两分钟,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抢险小分队负责人许红伟的身上就已汗流浃背。
要想去高边坡的作业面上,必须贴着山崖走上一段,没有一定胆量可不敢。许红伟太熟悉这里的山势地形和路况,只见他一个箭步,就跳到了作业平台上。
从鹞子坪制高点往下看,滑坡体顺向高度有300多米,相当于把100层楼轻轻放倒,摆放在一定倾角的山体之上,着实惊人。
垮塌面积如此之大、毁坏程度如此之高的大滑坡,许红伟工作20多年,从来没遇到过。
“这几天都有40来度,钢管架、框架梁和混凝土地块平面都是滚烫的。上午10点后就不能再抢修了,得休息到下午5点再继续。”两个班组分布在不同作业面上错峰施工,许红伟一刻也不敢大意。
已经完成锚杆框架梁施工的3级、4级高边坡,此刻如同一块块方形“华夫饼”,在原本松散脆弱的山体里形成一整块锚杆和钢筋混凝土保护墙。以往每天,许红伟不知道要紧盯滑坡体多久、多少次,仿佛要把它看穿、看透。
始发于2023年汛期的持续强降雨,让鹞子坪在当年9月份出现多处山体裂隙发育,深槽深达15米左右。在渗水、重力负载滑移等综合作用下,鹞子坪局部山体逐渐发生蠕动、滑移,继而发生70多米宽的山体大面积垮塌,岩石泥土从300多米高的范围倾泻而下,呼啦啦地堆积在山底的国道上,公路彻底中断。
闻令而动,刻不容缓。根据重庆市万州区交通局、公路事务中心安排,许红伟带着郭文华、杜祥芳、贾伟强三个人,加上作业班组十来个人来到现场。看到现场那刻,许红伟在心里不停盘算着:坡度这么陡怎么上?面积这么大怎么抢?灾情如此复杂,方案怎么定?
急不得,又等不得。山体趋于稳定后,地勘专家反复踏勘论证,逐步研讨整治方案。许红伟则带人着手实施前期清表整治、临时保通。紧赶慢赶,保证了春节前公路初通,让老百姓过年不“添堵”,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年后,永久性防护整治大规模施工拉开了序幕。受制于山路运输难、山体坡度大等难题,施工所需的材料供应尤为不便,抢险小分队只能带着施工班组手搬肩扛,利用小型机具构件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搅拌自加工。
“办法总是想出来的,再难再险也得上、也得干!”许红伟平时话不多,但随着这些年参与抢险次数增多,也练就了遇险从容、见招拆招的定力和本领。面对平台搭设难、实际操作险、作业空间小等一系列困难,抢险小分队腰系安全绳,脚穿防滑鞋。脚手架塌了再搭、搭了再干;不慎滑倒了,站起来再干……高达300多米的11级边坡上,自上而下的整治攻坚战、持久战就此打响。
长期置身高危作业环境抢险,需要的是胆略和魄力。面对一处处大滑坡,抢险小分队不断加强监测预警,加大安全管控。从今年5月份起,连续3个多月,大家抢晴天、顶烈日,坚持“一处一方案、一台阶一闭环”,艰难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根据地质灾害情况,按照既定方案整治,1级、2级边坡采取锚杆和挂网喷浆法,形成钢筋混凝土覆盖层。3级、4级边坡则采用锚杆和框架梁施工法,构筑起固若金汤的边坡防护体。
在3级、4级边坡不远处,有一处在公路内侧、紧邻当地一生产基地的极为松散的滑坡体,许红伟发现,此处若不重点整治,将存在垮塌风险。但要想把已经发生滑移、形成几处裂缝的滑坡体,打造成一道冲不垮、压不倒的“铜墙铁壁”,难度可想而知。
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诊断,下足“绣花功夫”去整治。在专家组的指导下,许红伟带领人员将94根18米到24米长、直径达150毫米的镀锌钢管,按照1米×1.5米的标准间距精准布设在山体内。遇到松散体,继续往里打,直到每根钢管的根部入岩9米以上。随后灌浆凝固,保证钢管足够的强度和附着力。
精准发力,才能系统治理。滑坡体的“钢筋铁骨”有了,夯基垒台的根基也有了保障。随即浇筑的一道道连系梁、冠梁,便构成了钢管桩施工体系的“四梁八柱”。47米长、1.5米宽的条状钢管桩与滑坡体融为一体,构建起护佑山体的共同体。
每一道整治方案都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站在国道上,向上仰望,巨石突兀、怪石嶙峋,根本看不清滑坡体的全貌。而在垂直距离高达100多米的滑坡体之上,抢险小分队正如同“蜘蛛侠”一样钻眼打孔,将锚杆、锚索嵌入山体,连点成线、串联成网,构建起一道道防护网,于绝壁处织就“天罗地网”,为拦截滚石,确保公路安全,保障群众安全通行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7、8月份,多次强降雨来袭,因担忧滑坡体进一步扩大,次生灾害再次发生,许红伟常昼夜难眠,他一次次地爬坡上坎,在湿滑陡峭的山崖上查看。幸运的是已完成和正实施的作业面都安然无恙,没有发生新的险情,经受住了暴雨的冲击和时间的考验。
最美国道318线,安全畅通365天,一直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朴素愿望。战胜千难万险,守护国道平安,何尝不是抢险小分队肩上强烈的使命担当!
上一篇:强化执法监督 促进阳光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