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先声达人

发布时间:2024-10-16 21:35:36 作者:佚名   来源: 西藏纪检监察网

  出差回来,早上刚泡一杯茶,就听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先生仙逝的消息,内心无比悲痛。回忆和陈先生接触的点滴,心头涌上无限感慨。

  陈先生在哲学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一生著作颇丰。他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传播者。陈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皆有可观的理论文章发表。常听报刊社的编辑讲,陈先生年过九旬,自己仍能坚持用电脑一个字一个字敲,完成一整版理论文章。读博士时,我听过他的几次课,声如洪钟。心里信服马克思主义,口中讲的就会让学生佩服。整堂课下来,让人回味无穷。陈先生上讲台如临战场,讲述哲理清晰易懂,常能撼动我的心扉。要知道,彼时他已八十多岁了。讲台上的他神采奕奕,目光中饱含着一位学者的自信和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之情。

  陈先生是江西鄱阳人,故乡的山光水色塑造了他的品格。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滋养了他,让他一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哲学是穿越时空的学问,浩如烟海的中外哲学著作会让人觉得佶屈聱牙,但陈先生乐此不疲,常能深入浅出地将哲学道理传递给学生。他的行文风格朴素、严谨、接地气,我喜欢读。他写的自传,像拉家常,不少同学读后唏嘘不已。我读博士时的导师刘大椿先生也是江西人,每次去导师办公室,总要去拜望一下陈先生。导师说起陈先生,对这个同乡充满赞许之情。陈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深受师生敬重的老教授之一。

  博士毕业后,我偶尔回母校,常会在校园里碰到陈先生。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漫天飞雪,他喜欢在校园里行走,一圈又一圈,像一个赶路人。有一年冬天,雪后的校园格外寒冷,我在逸夫楼前看到陈先生,他正摘下帽子,头顶散发着热气。那条围巾,经绿竹一衬托,让他显得格外精神。陈先生看到我,主动向我打招呼,我被年过九旬的老教授还保持对学生的那份热情所感动,赶紧向陈先生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他询问我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我不揣冒昧地应答,有幸得到他的指点或批评。陈先生说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真理,要找到逻辑的自洽性。告辞后,回眸看陈先生的背影,哪里像一位九旬老人。他的围巾被风吹起一角,身板看上去是那样挺直。他让我想起哲学院那些探究真理学问的老师们。正是因为他们对真理的追寻,才让我们这些学子感受到哲学的力量。

  恩师刘大椿和陈先生同住一幢宿舍楼,我去拜望恩师,常会碰到陈先生。他总会停下脚步,十分慈祥地询问我的情况,那一刻,真是感到无比温暖。同届博士李西泽是陈先生的高足,常有论文发表在各类刊物上,每每说起陈先生对他的教导,言语充满感激之情。李西泽毕业后,我俩常在微信里说起陈先生,对他做学问的严谨和勤恳十分敬佩。有一段时间,我曾想为陈先生做个专访,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终成为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去年冬,师母摔伤腿卧床,陈先生因此心焦如焚。今年五月,与陈先生女婿刘建军教授相聚,得知师母久病不愈离世,陈先生身体大不如前。建军教授是陈先生欣赏的弟子,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作为陈先生的女婿,建军教授接受陈先生的教育更多。知悉陈先生住院后,我曾打算去拜望,无奈频繁出差。直到惊闻噩耗,自责没有尽到学生之礼。想必达观的老人,不会怪罪这个仰慕他的学生。

  慕陈先生为人,有洒脱君子之风,又有坚持真理之执着。有次在微信群里,陈先生对某一年轻学者的言论批驳再三,他坦诚相见、以理服人的学者风范,我十分敬仰。想必,天堂也会有大学。但愿陈先生在天堂里也能纵横驰骋在哲学之海里,一如既往,谈笑风生!


原文链接:http://www.xzjjw.gov.cn/wy/113358.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登高诗中滋味浓

下一篇:秋的盛宴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