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魏巍的革命师生情

发布时间:2024-10-29 20:16:37 作者:佚名   来源: 吉林省纪委省监委

  

  著名作家魏巍曾说:“有一个人,在我一生的关键时刻帮助了我。他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同志,我永远不能忘怀他。”这个人就是黄正甫,一位早期共产党员,魏巍正是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共同的理想、志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魏巍小学毕业后,因家中生活困难,进入郑州四年制的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上学。他在郑州求学期间的一个冬季,几乎天天碰到一个人,穿蓝大褂、戴毡帽头,有点塌鼻梁,面貌不算英俊,面色黄而憔悴,似乎营养不足。见面时总是点点头,挺和悦的。此人便是黄正甫,魏巍同学的一个叔叔。

  黄正甫1909年出生于陕西省白河县卡子乡东坝村,15岁赴郑州祖父家,就读郑州中学,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遂到湖北省立一中读书。受校董事长董必武、校长刘觉民、教员陈潭秋等人影响,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黄正甫回到家乡,组织农民起义。后辗转到郑州、北平,宣传抗日,曾两次被捕。被保释后,先后在新蔡私立小学、郑州师范教书,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抗战,并坚持文学创作,时有作品发表。

  魏巍通过同学介绍,前去拜访黄正甫,黄正甫住在黄家大院的旧宅里,二十六七岁的年纪,比魏巍大11岁,谦恭和悦、思想进步、热爱文学。魏巍见他用的稿纸很考究,又白又细,印着银灰色的格子,字书写得也是一笔一划,很认真,就连删去的字也涂得整整齐齐。魏巍有时见他写给王统照的信,有“请拨冗一阅”等谦辞。魏巍读他的作品,知道他的观点是和劳苦大众一致的。魏巍很崇敬他,经常向他请教问题。黄正甫也很喜欢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经常向他推荐一些进步报刊和书籍。魏巍与黄正甫从相识、相知进而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黄正甫和魏巍谈的不仅是文学创作,更多的是政治时局和抗日形势,在他的引导下,魏巍成为一名追求进步、思想活跃和关心抗日时局的青少年。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9月,魏巍听说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招生的消息,想前往报考,便来找黄正甫商量。当黄正甫得知魏巍的心愿后,当即表示赞同,并给西安的两位朋友写了介绍信,又掏出一些钱一并交到魏巍的手中,叮嘱说:“你拿着这封信先去西安找我的这两位朋友,他会推荐你上抗大的。这点钱权当路费。”直到此时,魏巍才知道黄正甫是一名共产党员。

  魏巍怀揣着介绍信,背着舍不得丢的十几本书和诗稿、文稿以及简单的衣物,星夜兼行赶到西安,找到了黄正甫的朋友,也去了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未能如愿,可他看到了贴在墙上的八路军115师军政干部学校招生的广告。魏巍果断地又折返潼关,北渡黄河,辗转来到了赵城县(今洪洞县)马牧村,找到了115师军政干部学校,他在报名时将“魏鸿杰”改为“魏巍”。他被编入115师随营学校的学兵队,一个多月后,115师军政干校并入了晋冀豫太行区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改为抗大分校),魏巍编入抗大第4期政治队学习。1938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送走魏巍后,黄正甫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第一战区第四游击队,任剧团副团长。1939年冬,他离开该部奔赴延安。初入陕北公学学习,后转鲁艺文学系,经郭琦介绍重新入党。而此时,魏巍已在抗大毕业,分配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

  在烽火岁月里,二人天各一方,音信隔绝。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二人才联系上,经常书信来往。

  黄正甫于1975年离休,晚年患上了不治之症,魏巍虽然寄去了一些药物,但是也无济于事。黄正甫于1980年7月在武汉病故,享年71岁。当时魏巍作为聂荣臻元帅传记小组成员之一正在北戴河,惊悉噩耗而无法分身前往,于是发去唁电和挽联悼念这位革命引路人:“星落楚天,江风飒飒,怀尔前驱战士;云横燕山,海浪漫漫,哭我益友良师。”魏巍还撰写了纪念文章《无名作家忘年朋友》,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ljwh/202410/t20241023_89884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永不叛党不仅仅是一句誓言

下一篇:《诗经》中的君子之风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