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散文丨高山景行 清廉流芳——北流景苏楼记

发布时间:2024-11-17 04:25:43 作者:佚名   来源: 广西纪检监察网

  北流景苏楼,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也有着独特的廉洁文化内涵,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北流,景苏楼的来历与苏轼的北流之行和文学影响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景观,也是北流人民对苏轼敬仰和怀念之情的象征。

  

  时空有序,景苏楼和圭江相得益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北流县人民为了纪念苏轼二次经过北流这一“千秋之幸事”,决定在原东坡经北流时乘舣桴江边建楼,取名“景苏”,意即“景仰苏轼”。苏轼第一次经过北流是在绍圣四年(1097年),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海南岛,途中经过北流。第二次是在元符三年(1100年),他获赦北还,再次经过北流。苏轼再临北流江边,见江岸挺直,江水平平,信口一句:“此江如圭乎!”尔后北流人即称该江为“圭江”。此时江水清浅,正值枯水。苏轼归心似箭,无心应邀游览北流勾漏胜景,来去匆匆没有留下文墨。可是,北流人却为东坡驻足数日而言传口诵,百代不停,邑人因此集资在他扎筏北去之处建“景苏楼”一座,以表纪念。

  

  虽然苏轼并未直接在北流任职,但他所展现出的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节俭自律等品质和行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值得学习和传承。相传,苏轼一生注意节俭,即使在贬谪期间,生活清苦,也能够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他制订开支计划,实行有计划的用钱,甚至将钱分成小份挂在房梁上,每天只取一份作为生活开支。这种节俭的作风,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自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对公共财政负责任的态度。苏轼初到密州时,他衣着简朴,甚至被误认为是新任太守的跟班或家人。他在《后杞菊赋》中表达了对人生贫富、美艳丑陋的淡泊态度,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过分追求荣华富贵。他还在《六事廉为本赋》一文中明确提出“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的观点,指出为官之道的核心是“尚德”,提倡用清廉与否来决定官员的升降与任免。清廉的理念贯穿了他整个仕途生涯,成为他评价自己和官员行为的重要标准。

  

  苏轼的清廉精神,虽历经千载而初衷不变,薪火相传到今人之手。人类虽然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但清廉思想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遥相呼应,熠熠生辉,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如今,景苏楼门前建成了一座“东坡公园”,几株百年老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树枝上缀满东坡诗词的灯饰,一到晚上,华灯绽放,此时的公园绿林已经成为“词林诗海”,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景苏楼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已经成为北流历史文化的明珠,廉洁文化的瑰宝。佳话距今千载,只有今天的我们,紧紧握住清廉的接力棒,把清廉精神稳稳地传递给未来的北流,视天下兴亡为己任,才算是继承传统,拓展前程。(北流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41115/gxjjw67371012-1945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四明山妈妈”

下一篇:随笔|故乡草木情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