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要求,就要紧扣基层干部“累点”,直击基层负担“痛点”,常抓不懈、一刻不松,啃下为基层减负这块硬骨头,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病根未除、土壤还在,就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持续发力,方能久久为功,以常态求长效。只有坚持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来抓,多维发力、精准施治,打好思想引领、明确权责、建章立制等“组合拳”,做到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才能让基层负担减下去、服务效能提上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着力从思想上找根源、抓整改,以思想认识上的到位引领行动上的自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因此,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自觉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时刻绷紧为基层减负之弦。
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很不容易。为基层减负,关键是要建立“职能清单”“责任清单”,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构建清晰的权责框架,通过务实合理的任务“单子”,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清晰的权力边界,让每一位基层干部都能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基层干部才能轻装上阵,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实干上来。
为基层减负要见效,更要见长效,健全机制是治本之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制度制定很重要,制度执行更重要。用铁规矩、硬杠杠为基层减负,就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动真碰硬,对照《若干规定》认真检视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整改,对基层党员干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一定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就能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
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为基层减负赋能,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直的事”。为基层减负,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撑腰,为实干者设置“减压阀”,培厚干事创业的土壤,就能为基层改革发展稳定注入活力和动力。
上一篇:让考核走出“繁琐哲学”
下一篇:按规律办事 按规矩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