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政讯

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一条走了55年的回家路

发布时间:2024-11-20 21:15:04 作者:佚名   来源: 七一网

  

  总有一些时间节点,会把思念放大。

  临近年终岁尾,温度开始降低。早上刚下过一场小雨,肃穆的重庆市潼南区烈士陵园变得有些冷清。陵园一角的潼南籍烈士英名墙,被雨水带走灰尘,英烈的名字愈显闪亮。

  这一个个名字背后,埋藏着不同的故事与共同的梦想。有的,随着名字和遗物一起被埋葬在了陵园的墓地;有的,由于各方面原因,除了名字外,甚至没有任何信息。

  对一些烈士的家属来说,思念、等待,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要是父亲还在该有多好”

  “20岁去参军,半年后就牺牲了,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55岁的潼南区桂林街道蒋华英一说起父亲蒋必清,就情不自禁地看着窗外流泪。

  

  蒋必清,原解放军506部队201分队战士,1949年出生,1969年4月告别已有身孕的妻子到西藏当兵入伍。

  “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排行老大。奶奶说,父亲长得瘦瘦的,瓜子脸,文化高,写得一手好字。在家里时,生产队哪家要写信,都来找我父亲。部队来征兵时,父亲已经在工厂上班,征兵领导一眼看上了父亲,爷爷也十分支持,让父亲一定要去当兵。”蒋华英说。

  刚入伍时,蒋必清每月都会给家里写信报告情况,并将自己的补贴寄回来家里。但是几个月后的一天,乡里突然来人到家里,告诉他们一个消息:1969年9月25日,蒋必清在西藏边坝执行任务时牺牲。

  从此,蒋家少了一口男丁,父亲去世前几天才出生的蒋华英还没来得及见面便再也没有父亲。

  后来,在蒋华英3岁时,母亲改嫁,自己从此跟着幺叔和奶奶一起生活。在蒋华英的记忆里,对父亲的思念无时不在。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比较远。有一年冬天,放学后回家,脚下太滑,不小心从路坎上滑下去了,那时候就哭,觉得特别委屈,非常想念父亲,就想‘要是父亲还在该有多好’。”蒋华英回忆。

  长大后,蒋华英寻找父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她一直想知道父亲埋葬在什么地方,也曾想办法联系过父亲在西藏的战友,以及周围乡镇从西藏当兵回来的人,但是除了知道埋葬在西藏外再没有其他更多的信息。实在想念,她就到烈士陵园,在烈士英名墙父亲的名字那里哭一会儿。

  2019年,重庆市启动烈士信息排查梳理工作。潼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时行动,并在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的统一管理下,修建烈士英烈墙,以供烈士家属吊唁祭奠。

  每年清明或其他重要时间,蒋华英都会带着家人去祭奠父亲。

  对蒋华英来说,她一直想找到父亲的墓碑。“我常常会想,父亲会被埋在西藏的哪个地方呢?是不是无人问津或周围杂草丛生?”

  有时候,蒋华英会在梦中梦见父亲。在梦里,父亲始终如当初奶奶描述的模样:瘦瘦的,瓜子脸。她会问父亲:“这么多年了,您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够回家?”

  在潼南,和蒋华英一样,同样急切盼着亲人回家的,还有烈士曾昌双的家属。

  老家在潼南区双江镇的曾昌双出生于1950年,1968年4月入伍,在解放军506部队任副班长,1969年9月26日在西藏边坝执行任务时牺牲。

  “母亲对大哥的牺牲,一直很难受。2017年母亲去世时,还在说要是大哥没牺牲该有多好。父亲在大哥牺牲几年后就去世了,活着的时候一直告诉我们,人固有一死,大哥是为国捐躯,应该感到光荣。”曾昌双的三弟曾昌禄说。

  

  大哥曾昌双入伍时,曾昌禄还是个八九岁的懵懂孩童,如今60多岁的他经常以大哥为榜样教育子女。

  平常,只要知道周围有人从西藏当兵回来,他就要去问大哥的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烈士寻亲的力度,特别是2018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各地相继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并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在此情况下,潼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从2019年起,加强对烈士寻找的力量,目前经过5年持续不断地查找核对,已查找并登记在册烈士378位。这些行动,让蒋华英、曾昌双们的期盼有了希望。

  “大哥终于找到了,父亲和母亲的心愿也了却了”

  2024年11月15日,一条信息,像一粒神奇的石子在蒋华英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整整一晚上难以入眠。

  “潼南区桂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同志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父亲的坟墓在西藏昌都洛隆县找到了。真没想到,55年了,终于找到了父亲,父亲为了国家献出生命,国家没有忘记他……”

  的确,铭记比语言更有力。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

  2019年起,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启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活动,各地相关部门也通过查找信息,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等方式,联系烈士的亲属。

  蒋华英父亲蒋必清坟墓所在的昌都市洛隆县,于1950年11月12日迎来解放。此后,无数英烈为了和平与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在这里英勇献身。

  在洛隆县烈士陵园,长眠着173位烈士。过去几年,洛隆县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洛隆县烈士陵园一直在帮助那些长眠于洛隆的英烈寻找亲人,以慰先烈英魂。

  但是,由于一些烈士的信息不够完整准确,一些烈士家属只知道亲人牺牲了,却不知安葬之地,无法亲临祭奠,使得部分烈士无法与亲人跨时空“相聚”。其中,有49位重庆籍烈士,涉及潼南区的烈士分别是蒋必清、曾昌双、梅昌国、陈孝全。这些信息经当代党员杂志社“党建头条”发布后,迅速被潼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员了解。

  “这些烈士我们原来都记录在册,现在一核对,情况迅速就了解了。”潼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石志建表示。

  经过联系,洛隆县革命烈士陵园拍来了蒋华英父亲蒋必清的墓碑照片。照片里,陵园整洁,墓碑干净,完全不是蒋华英曾担心的杂草丛生。

  

  “这么多年,终于找到父亲了,现在看到墓碑我心里也踏实了。”蒋华英看着手机里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潼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发给她的墓碑照片说。

  心里同样感到踏实的还有潼南区崇龛镇古泥沟村梅家沟梅昌国烈士的家属。

  1948年6月出生的梅昌国,有4个弟弟和妹妹,1968年到西藏参军入伍任报务员。

  入伍后,梅昌国每月通过写信与家里联系。1969年9月初,梅昌国在给家里写的信里提到自己已经写了入党申请书,正积极争取入党。此后几个月,家里再也没有收到梅昌国的来信。

  “我们尝试过写信和发电报到部队,但是由于有纪律,我们一直不知道具体情况。后来,到1970年的2月,镇上和武装部的人到家里,我们才知道大哥1969年9月25日在执行传送任务时,在狭窄山谷路段因为遇袭,被从山上滚落的装满炸药的汽油桶爆炸身亡。”二弟梅昌文说,“知道大哥牺牲的消息后,母亲当场晕倒,后来一直想去大哥的墓地看看,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以及一直不知道大哥的具体埋葬地址,生前一直未能如愿。”

  “大哥在家时,对我们几个弟弟妹妹特别好。大哥牺牲后的前几年,只要听到周围有人提起大哥,我们就会忍不住流泪。特别是看到别人家团圆热闹时,我们就更难受。总是会想,要是大哥还在该有多好。”梅昌文说。后来,每到节假日的时候,梅昌文就将弟弟妹妹组织起来一起团聚,一直到现在。

  2024年11月15日,古泥沟村党支部书记唐能富找到梅昌文,告诉他有了大哥梅昌国的信息。那一刻,他产生了眩晕的感觉,几十年的思念化作泪水,模糊了双眼。“大哥终于找到了,父亲和母亲的心愿也了却了。”梅昌文哭着说。

  

  梅昌文父亲和母亲的坟墓在屋后的半山腰上。在大哥梅昌国牺牲后,两位老人由于思念过度,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去世。去世前,他们对大哥梅昌国仍念念不忘,一再叮嘱梅昌文他们兄妹几个:一定要找到大哥梅昌国。

  “从半山腰上正好能看到家里的院子,哪天大哥回来了,他们一眼就看到了。”梅昌文说。

  “我不会忘记他,也会让子女永远记得他”

  1993年,结婚后的蒋华英迎来了大女儿的出生。一年后,儿子廖镇涛出生。两个孩子的相继到来,减轻了蒋华英对父亲的一些思念。

  两个孩子长大懂事后,蒋华英常常会给他们讲外公的故事。有一天,两个孩子告诉她:“以后长大了,我们和爸爸一起带着你去找外公。”

  两个孩子的话,让蒋华英瞬间泪流满面。

  此后十多年,为了增加收入,蒋华英和丈夫一直在新疆打工。孩子不在身边,除了想念两个孩子外,蒋华英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日俱增。

  打工期间,蒋华英总是会想:新疆离西藏有多远呢?如果到西藏我缺氧怎么办?找不到父亲怎么办?

  往往这时候,丈夫总会安慰他,以后我和两个孩子一起带你去找父亲。

  这让蒋华英感到特别的欣慰。

  2013年,19岁的儿子廖镇涛高中毕业选择参军入伍。第一年未通过选拔,第二年又继续报名,终于如愿参军到了宁夏。

  “曾希望儿子能去西藏当兵,这样就有机会寻找外公的墓地,虽然未能如愿,但对儿子当兵感到很骄傲。”蒋华英说。

  “从小经常听妈妈讲外公的故事,便萌生了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想法,我要像外公一样,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谈及当初入伍的原因,如今已经退伍在重庆主城工作的廖镇涛说。

  母亲蒋华英第一时间告诉了他找到外公墓地的消息。和母亲聊完,廖镇涛给姐姐发了个信息:再过几个月,等明年清明节时,我们一定要带着母亲去外公墓地祭扫。到时候,自己一定要给外公敬个军礼。

  梅昌国牺牲时,部队给家里送回了他的遗物。由于几次搬家,目前只剩一个装发报机的箱子。

  11月16日,梅昌文从家里找出这个箱子,用毛巾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把他捧在怀里,让老伴喊来弟弟梅昌顺两口子,四个人在屋前照了个合影。他们身后,屋子门框上的“幸福人家”几个字,这一天显得特别不一样。

  

  “这么多年,终于把大哥盼到了。以后要是有机会,看能不能把大哥的墓迁回来。这样一是一家人总算团聚了,方便祭扫;二是我们的几个子女都没有见过他们的大伯,更别说我们的孙子孙女了。以后等我们不在了,他们可能就慢慢地遗忘了。将大哥的坟墓迁回来,也能方便传承和大家铭记。”梅国文说。

  同样是这一天晚上,在吃晚饭时,潼南区桂林街道的陈勇给叔叔陈孝全在桌上摆了一副碗筷。

  陈孝全,原解放军506部队战士,1951年出生,1969年4月入伍,1969年9月25在西藏边坝执行任务时牺牲。

  “叔叔入伍时只有18岁,然后才去几个月就在执行任务时牺牲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些年我们也没有找到其他有用信息。”陈勇说,“我们没见过叔叔,过去也只知道叔叔是位英雄,但是牺牲了一直不知道具体埋葬地点。现在知道了,情感就更真实了,我不会忘记他,也会让子女永远记得他。”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62330.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大图直击!2024年重庆公安水上实战技能比武决赛

下一篇: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121”工作法打造海外项目“攻坚·先锋”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