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近年来,旌德县始终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量体裁衣”搭建“施展拳脚”的平台,构建选调生成长“培养链”“管理链”“使用链”,助力选调生在基层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坚持理论与实践齐抓,“提灯引路”增能力,构建选调生成长“培养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多元化”培育,全面提升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能。教育培训强党性。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县委党校、红色村、革命纪念馆、党建示范点等红色资源联动性较强的党性研学线路,填充选调生党性教育“实景入学”领域。抓紧抓实选调生理论武装,依托“三会一课”和“传习夜校”“芝荟谈”“农民夜校”等载体,定期开展体验式、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全覆盖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帮助选调生提高党性觉悟、提升政治素养。双线并行长才干。线上依托“旌旗飘扬”微信公众号开设的《选调之声》《基层日记》等专栏,专题刊发推送约40期驻村选调生优秀工作事迹、驻村工作感悟、高效工作方法等,累计阅读量超8000人次;线下聚焦“乡村振兴、国情调研”等工作,举办“国情调研大比武”“新老经验分享会”等交流活动,畅谈心得体会,增进互学互鉴和工作归属感。蹲苗历练增本领。按照“按需统筹、人岗相适”的分配原则,综合考虑全县发展战略、村(社区)发展重点及个人专业特长、岗位需求、工作生活安全等因素,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到党建示范、集体经济试点等村、社区进行锻炼,有针对性地抽调选调生在党建引领、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一线磨练意志、锤炼作风,锻炼选调生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让选调生成为干事创业的“多面手”。
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精心架梯”提效能,延伸选调生成长“管理链”。树牢“制度管人、情感暖人”原则,跟踪护航抓管理,“常”态化为选调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动态跟踪严在日常。动态建立选调生个人成长档案,实时更新个人基本情况、成长信息、教育培训、工作实绩等内容,结合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评价,定期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准确掌握选调生成长轨迹。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离村报备、请示报告、工作纪实等日常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电话询问等方式对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以一以贯之的严格要求帮助选调生拧紧“总开关”、守住“纪律线”。谈心谈话暖在平常。建立“三级联动”谈心谈话制度,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月谈、乡镇党委书记季谈、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半年谈,“心贴心”谈思想、“手把手”传经验、“面对面”解困惑,及时了解工作情况、身心状态、群众口碑,准确掌握思想和行为轨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提醒预警、纠偏正向。关心关爱护在经常。把纪律作风教育纳入选调生教育培训“必修课”,充分利用干部任免职、警示教育和诫勉谈话等时机,引导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主动对接接收镇及所在村,想方设法解决吃、住、行、用等困难,为选调生消除后顾之忧。严格落实好选调生教育培训、国情调研、服务群众等经费保障和津贴、工作补助等关爱制度,确保选调生在村工作有保障、能安心。
坚持压担与重用同频,“倾力搭台”助成长,优化选调生成长“使用链”。树立“选贤任能、有为有位”用人导向,坚持压担与重用同频,引导激励选调生更好地身入群众、心沉基层、情至一线,尽快成长为推动旌德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身入”群众“传党声”。在基层开设“微讲堂”,将全县驻村选调生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小分队”,鼓励选调生利用村远教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新风堂等基层宣传平台,瞄准党的创新理论,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紧扣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乡村重点工作,开展宣讲活动,及时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举措传达到基层“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创造了一批如《黄高峰上旌旗烈》《仕川烽火》等优质“微党课”,7名选调生成功入选县委讲师组宣讲团。“心沉”基层“谋发展”。鼓励驻村选调生发挥学历高、见识广、敢创新优势,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关键领域,勇挑招大引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担”,积极参与村级产业项目谋划和对口产业招引。庙首镇里仁村驻村选调生协助村“两委”引进安徽寻味捌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300亩土地发展智慧农业种植黑玉米,辐射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致富增收。“情至”一线“暖民心”。组织驻村选调生“集中走访帮扶月”活动,要求选调生们活动期间,至少开展一次村情走访、记录一本工作日志、参与一项民生工程,引导驻村选调生主动融入多岗位、多领域,全方位磨炼选调生看问题的能力、走基层的脚力、察民情的听力、谋发展的脑力,助力练就“十八般武艺”。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实战养兵”,对综合能力强、群众口碑优、发展潜力好的选调生敢于压担子,大胆使用。近三年来有近20名期满选调生被安排到重点岗位进行锻炼,1名95后选调生通过比选择优进入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有效激发了选调生干事创业激情。
上一篇:【俺们的驻村故事】群众冷暖挂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