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部委信息

记忆 | 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4-11-24 08:30:45 作者:佚名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图为福建省长汀县松毛岭下的中复村村貌。朱芳彬 摄

  

  图为钟鸣(右)向儿子钟振华传授讲解经验。李任滋 摄

  在福建长汀中复村,有这样一群红色义务讲解员,他们甘当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坚定守护着红色文化的薪火,通过生动具体的红色教材深刻诠释红色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矢志不渝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我这一辈子啊,就两个字,一个‘红’,一个‘心’”

  龙岩市纪委监委以钟宜龙为原型拍摄的微视频《守望》,讲述了钟宜龙七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在松毛岭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故事。

  “长征的精神没有终点,你站在起点,举起火把,教我们重走信仰之路。”这是“2016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写给钟宜龙的颁奖词,生动诠释了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平生所言,“我这一辈子啊,就两个字,一个‘红’,一个‘心’。”

  时间回溯到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战役的烽火燃起之时。《长汀县志》记载:双方死亡枕藉,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一批又一批血肉模糊的伤员被抬回村,有人缺胳膊少腿,有人身上满是血和泥,年仅6岁的钟宜龙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正是这场持续数日的激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观寿公祠前含泪挥别众乡亲,钟宜龙的养父钟大廷作为其中一员,一同踏上了长征之路。然而,和无数英勇牺牲的战士们一样,钟大廷永远长眠在了长征路上。

  1950年,钟宜龙带队上松毛岭剿匪,意外发现许多散落在山岭间的红军战士遗骸。想到埋骨他乡的养父,想到再也无法等到松毛岭牺牲英烈归家的众多父母妻儿,钟宜龙下定决心要让烈士入土为安。之后的时间里,钟宜龙带领村民们翻遍整座山,四处收集遗骸,统一安葬,以祭英烈。但英雄们的姓名无从知晓,墓碑只能刻上统一的名字——“红军”。

  寒来暑往,无惧烈日炎炎,不畏寒风凛冽。钟宜龙不辞辛劳多方奔波,走访本村和邻村幸存的老红军、“五老”人员,广泛搜集资料信息,核实革命烈士人数。他细心地将这些英烈的名字和事迹记录下来,整理出《1928年—1934年长窠头村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员名单》,并倾注心血撰写三万多字相关史略,希望用生命换取和平的英雄不被世人遗忘。

  信仰,令钟宜龙矢志追随。他拿出自己的毕生积蓄,修缮老屋,在家里办起了“红色家庭展”,并贴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若要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他本人一直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每一次讲解我都会当作第一次来对待,每一次讲解我都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钟宜龙希望通过红色历史故事教育和警醒后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此告慰烈士的英灵。

  2023年1月,享年94岁的“守魂人”钟宜龙溘然长逝。他的精神犹如不灭的火炬,激励新一代人接过传承红色文化的接力棒,继续讲述那些不朽的故事。

  “红军烈士后代不讲红色历史,谁来讲?”

  和钟宜龙一样,中复村讲解员钟鸣也是红军的后代,他的6位亲人先后参加红军,均壮烈牺牲。

  “其实,在做这些传承工作的,远不止我一人。其中,钟宜龙是这一领域里坚持时间最长、做得最为出色的代表,他的精神每天都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自1983年起,钟鸣便开始义务讲解红色文化。2015年,他更是全身心投入,担任了中复村红色文化专职讲解员。

  钟鸣从小住在观寿公祠附近,身边几乎都是战争亲历者,每家都有亲人为革命牺牲的故事。只要有人提起红军,说起长征,村里的老人都是滔滔不绝,这些充满英勇、坚韧与无畏精神的故事,在年幼的钟鸣心中埋下了一颗传承红色文化的种子。

  1983年,钟鸣陪同江西兴国籍的一位老红军,到松毛岭刘坑寻找松毛岭战役中壮烈牺牲战友的遗骸,未能如愿。尽管如此,老红军们的深情厚谊与革命精神令钟鸣大为触动。回想起曾经聆听村里老人讲述革命故事的情景,钟鸣的记忆突然变得清晰而鲜明。那一刻,他心中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红军烈士后代不讲红色历史,谁来讲?这是我的职责,更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为了把历史讲真实、讲生动,钟鸣踏上了寻访之旅。他遍访红色文化专家、老同志及红军后代,渴望从他们的口中挖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让历史更加鲜活、立体。在探寻途中,钟鸣的脚步从未停歇,曾六赴湘江战役旧址,寻得23位长汀南山籍红军烈士,经多方筹资,组织近40位烈属赴广西兴安等地进行祭拜。

  “唯有讲好红军的故事,讲活老区的历史,让更多人聆听,让更多人感悟,才能让这些故事传得更久,传得更远。”担任专职“红色讲解员”以来,钟鸣已讲解万余场次,据他本人回忆,最繁忙时一日讲解22场,连续站立十数小时。如今,61岁的钟鸣依然满怀激情地讲述着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我想守住这一方土地,用心讲好故事,让红土地精神世代相传”

  中复村还有一位年轻的讲解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小钟老师”,他就是钟鸣的儿子——钟振华。

  钟振华自幼便在父亲的叙述中,领略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那些故事如同一把刻刀,在他心中深深镌刻下了感动与敬仰。2015年,他开始协助父亲整理资料,投身搜集与梳理家乡红色故事的事业中。

  曾经听故事的人,现已成为讲故事的人。目睹父亲年过半百,仍坚持在一线,钟振华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与意义。2017年,当面临人生抉择时,他毅然回到家乡从事讲解工作,接力讲述红色革命故事。

  “父子兵”讲解员并肩作战,学习之路从未停歇。在钟振华的书房里,书架上摆满了红色书籍,他常捧卷细品,感受红军战士内心的炽热与信仰。他从中整理出“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生命等高线”“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等动人故事。

  “我想守住这一方土地,用心讲好故事,让红土地精神世代相传。”在很多村里人的观念里,大学毕业通常意味着前往大城市寻求更好的机遇,因此,大家对钟振华回村感到不解。刚开始,钟振华还会在意旁人的看法,随着时间推移,他更加坚信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其价值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红色热土亟需有人守护,传承的使命亦需有人承担,钟振华将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凝聚成了对过去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期许。

  坚守,也是一种长征。从钟宜龙到钟鸣,再到钟振华,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未来必将有更多的人,怀揣同样的信念与热情,守护这份宝贵的传承。

  “守”初心是为了更好“望”未来。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承接时代使命,坚定守望红色信仰,厚植爱国情怀,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新篇章。(罗舒琪)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32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历史文化源流 | 以至诚为道 以至仁为德

下一篇:廉光久与日齐晖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