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反腐倡廉在线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反腐纪实

武清区石各庄镇敖东村:“梨园”有戏

发布时间:2022-08-05 16:06:51 作者:佚名   来源: 天津先锋网

  

  伏天,武清区石各庄镇敖东村外350亩梨园处处蝉鸣:“冲啊歇啊?冲啊歇啊?”

  蝉叫得卖力,午休时候也不休息。叫声传到护园人老沙耳朵里,他睡不着,起床推门,迎头撞上村“一肩挑”马玉田。烈日当空,照得来人脸色黑黑的。

  老沙叫沙作海,晓得来人心事:去年涝灾,刚迎丰产年的金果梨却大量减产,当年亏钱不说,还影响了今年收成。眼下正值汛期,这名敖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老往梨园跑。

  那是2015年。在外打拼半辈子的马玉田,被召唤回村“当家”,那时敖东村还是市级帮扶村。当“能耐人”带头的村“两委”班子遇上市国资委帮扶组,乡村发展“输血”与“造血”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暑去秋来,他们和镇上干部一道,跑山东,进安徽,到河南,取回了“金果梨”助农增收的“经”。立冬,5万多棵梨树苗一头扎进敖东土地,带着全村人产业振兴的梦想,开始生发。

  转眼2017年。枝顸了,结了果,平均一果一斤多,咬一口,脆甜。咂摸汁水,尝到甜头,大伙儿心里有了奔头,那一年帮扶组撤离。几年来,村里为金果梨注册了商标,申请下“绿色产品认证”,并获得出口资质,销路也畅通了,梨花节、采摘节还引来数万游客。眼瞅着“钱景”大好,可去年一场雨,给马玉田浇出“心病”,“梨园旱能灌,雨大能排,谁承想接连小雨,水偷摸渗,淹了根系,这下坏了。正盼丰收来钱的年头,结果却搭进不少钱。”

  村集体少了收入,“当家人”心里苦,可再苦不能苦村民。

  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满眼荣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天津市“五星村”、文明村镇,武清区平安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窗沿立的,锦旗、奖杯和标牌上的金字闪闪发亮。

  发展遭遇“成长的烦恼”,敖东村靠什么拔节?

  “市国资委帮扶组虽然撤了,可时刻关注我们,帮我们出点子想辙,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帮我们想招,但我们决不能‘等靠要’,民生工程第一得干,还都要干第一。”去年,马玉田拿自家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30万元,用于支持村集体干事创业。

  “带头人”带好头,村“两委”有劲头,老百姓有盼头。

  污水管网改造、户厕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事关百姓生活的一桩桩一件件,敖东村在镇里样样冒尖。村“两委”5人一遍遍跑进全村380多户村民家中,把工作样样做细。

  村民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多起来。曾在几公里外的石东村担任“一肩挑”的“90后”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王信芳,来到敖东村任支部委员。他大学期间入伍,在部队学会理发。有知识,有手艺,到了敖东村马上有了用武之地──大学生当起“理发师”,来村一年多来,他为老人办实事从“头”开始,大爷大妈们高兴极了。

  王信芳初来乍到,村民看他新鲜,他也瞧着村里新奇。比方说,有人拎着带喇叭的收音机门口听戏,没一会儿,便聚集一众戏迷。打听才知,这里还有“梨园”故事。

  敖东和紧挨的敖西、敖北、敖南三个行政村,曾同属一个大村──敖嘴,至今四村村民仍自称敖嘴人。“‘评剧女皇’刘翠霞就出生在敖嘴。”79岁的敖西村民刘万明介绍,自己儿时在刘翠霞二伯家住过几年。他指向敖西一处“高门大院”,“就这地儿,原是她父亲哥儿五个的家,现在早换了住户,新盖了房。”

  72岁的敖北村民沙恩月称刘翠霞为“表姑”,他引记者走进敖北村一条胡同,“她生在敖西,后来在敖北盖过房,在这一片。”里巷深深,走几步,红砖地,高院墙,门前犬吠声声,又是一处普通人家。

  据介绍,刘翠霞幼年便随母外出谋生,后走上评剧艺术路,被誉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是评剧刘派创始人。岁月流转,润物无声,村民已无人见过刘翠霞,但评剧已在当地扎下根。由四村普通村民组成的敖嘴评剧团延续了半个世纪,69岁的敖北村民、团长张书芳说:“现在,成员有上年纪的,也有中年人。只要露天演,场场千人看。”评剧团唱响十里八乡,还走出津门与廊坊市广阳区周周评剧团交流互动,同心弘扬评剧艺术。

  豁亮的敖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敖嘴评剧团公益演出的主要室内场地之一。每逢年节,敖东便会办“村晚”,送精神食粮。评剧与歌舞好戏连台,吸引村民扶老携幼前往观看。

  抱着梨园“金果”,守着梨园文化。敖东村有了新规划,“何不结合两大‘梨园’金名片优势,使敖东绽开产业与文化双振兴的并蒂花?”在马玉田眼里,“一地双‘园’”之路就在脚下。

  务工有钱赚,手里有田种,早已脱贫的人们过上了“忙时上班下地,闲时唱戏看戏”的生活。71岁的梨园护园人沙作海,管看门、除草、施肥等,一年挣5万元,他的两个儿子都在镇上工作,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厕所是水冲的,倒污水不出门,村里有人扫。家里家外,村里村外,都归置得干净,好着呢。”

  村民好评,马玉田仍忧心忡忡,“产业还没热起来。我今年58岁,咬牙干,闷头冲,盼着两大‘梨园’双丰收,盼着能把一个各项事业兴旺的敖东交给后来人。”

  手记:

  干部苦一点 群众甜一点

  梨园大门常关着,可去年汛期,沙作海不关了,“他(马玉田)老来,有时晚上下雨,一宿跑好几趟。”

  老沙评价马玉田:对村民有求必应,对梨园挂心,对村里事上心。

  去年梨园减产,村集体买化肥都捉襟见肘,马玉田找到村里养牛大户,要来牛粪,解了施肥之急。即使处于“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境地,村里各项工作仍有条不紊开展。玉米地秋耕、冬灌都是村里管,“老农不就看重地吗?村民只管种、收,肯定高兴!”沙作海还听说,梨园北边几户下水管道前阵儿堵了,村民早晨给村干部发微信,中午就来人给下管、挠沟、通水,“说句话,事就给办了,老百姓就是乐。”

  村干部苦一点累一点,村民能甜一点、幸福感多一点。这或许就是马玉田们咬牙干的动力。

  村干部卖力,村庄自“有戏”。

  来源:天津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tjzzb.gov.cn/ywkd/jcdj/202208/t20220804_928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天津市西青区:聚焦四“度”推动主题党日活动见行见效

下一篇:津南区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动会暨区委书记讲专题党课举行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